袜易通 | 帮助中心 | 加入收藏 | 设为主页 |中国袜业网国际站
供求
 
产品
 
企业
资讯
 
 
 
搜索排行榜:袜子批发
   企业招聘  个人求职   普工专区  招聘会讯  职场生涯  求职必备
行情
要闻
指数 展会 袜都
快讯 政策 国际
市场
商机
产品 采购 招商 加工
库存 供应 代理 二手
行业
百科
时尚 博客 杂志
知识 微博 报纸
技术
频道
难题 成果 标准
专家 文献 协会
招商
频道
招商
加盟
网上
市场
品牌
加盟
国际
袜博会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才 > 职场生涯
观察:“过期毕业生” 无异语言暴力
时间:2006-09-12

在社会普遍感受到“大学生就业的冬天”来临的时候,一些用人单位也越来越表现出一种傲慢与偏见。比如,面对毕业两三个月还没找到工作的大学生,有公司经理就“直言不讳”地说,“未能按时完成'求职任务'的大学生,我们当然不会考虑。”而这些不被用人单位考虑的大学生们,还被一些媒体戴上一顶别样的帽子:“过期毕业生”(9月10日《成都商报》)。 

众所周知,现在的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不在少数。今年全国应届毕业大学生人数达到前所未有的413万,去年为330万。与2001年只有114万相比,去年、今年扩招后进入就业市场的大学生成三四倍的增长。在此情况之下,出现用人单位一时难以全部接收、消化的现象也并不奇怪。 

关于大学生就业难,曾经有这样一则传闻:某大学生去人才招聘会。在入口,他想:我是人才;进了会场不久,他想:我是人;出了会场,他对自己说:我什么都不是。显然,那些在求职过程中到处碰钉子的大学生,最需要的是精神上的鼓励与支持,需要的是自信心的树立。可如今,一顶“过期毕业生”的帽子则有如一座大山压在了他们的头上,不仅让他们造成精神上的负担,同时也无端在用人单位与求职大学生间平添一道人为的思想障碍。 

在一个讲究质量、追求效率的时代,“过期”一词自然带有鲜明的贬义色彩。过分渲染“过期毕业生”,无异于一种语言暴力。这顶帽子,万万不可拿来乱戴。

(文章来源:广州日报)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行业品牌推荐
全球绣花机网  浙江省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   纺织导报  上海国际袜博会  中国海宁袜业网  中国纺织服装机械网  化纤英才网   好订单网   中国轻纺原料网  中国纺织面料网  中国纺织网  浙江大唐袜业轻纺城网上交易市场   中国针织网  义乌纺博会  365纱线网  中国纱线网  中华纺织网  中国印染网  中国染料网  中纤网(原中国化纤经济信息网)  浙江袜交会
地址:浙江省诸暨市大唐街道行政服务中心四楼 电话:0575-87730118 传真:0575-87737117  Email: socks@socksb2b.com
主办单位:浙江大唐袜业公共服务平台 
袜业头条 袜子批发  www.socksb2b.com 版权所有 严禁复制 2006-2023
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务许可证:浙B2-20220227

浙公网安备 33068102000051号

浙B2-20110025